按照电气工程学的定义来讲,电气其实已经包含了对电子领域的研究,此外,它还包括数字计算机、计算机工程、电力工程、电信、控制系统、机器人、射频工程、信号处理、仪器仪表和微电子学等。电气其实是一个空泛的概念,涉及到了与电相关的所有研究及工业领域。之所以叫电气则是缘于电能传输以及使用的途径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有直接的电的联系,每个电压等级内的所有设备通过导线、断路器或者隔离开关等,均有直接的电的联系;二是没有电的直接的联系,而是通过气隙内的磁场进行能量交换(传输):比方说变压器的各绕组之间,就是通过气隙联系的,还有比如电机定转子之间也都是通过气隙来联系的。而电子工程则是电气工程的弱电部分(常指电压在36V以下的弱电),主要为处理真空和非真空中电子的发射、流动和操控的应用技术。电子类属轻工业(又称信息产业,即IT行业),主要研究芯片设计、电路设计、无线电通信、微波、卫星通信、通信算法等等。
在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期,随着电力供应的逐渐成熟,人们在弱电领域又有了显著进步:1895年,意大利科学家伽利尔摩·马可尼(Guglielmo Marconi)通过对“赫兹”波的研究,在实现其远程无线电电报传输领域有了显著成果;1897年,德国发明家卡尔·布劳恩(Karl F. Braun)将阴极射线管作为示波器的一部分,这项技术成就了后来电视的发明;1904年,英国电机工程师约翰·弗莱明(John A. Fleming)于发明了第一个真空电子管:二极管;两年后,奥地利物理学家罗伯特·利本(Robert von Lieben)和美国人李·弗雷斯特(Lee de Forest)亦独立开发了被做为电流放大器的三极管……,这许多的新发明和新技术进步的不断涌现,也滋生了许多新企业的诞生,而正是这些企业的持续发展才将人们的生活带入到的更加便捷的电子时代PP电子app下载。
1906年,从东京帝国大学电气工程专业毕业六年的小平浪平(Namihei Odaira)进入了久原矿业在茨城县的一家铜矿厂,担任工程部门的负责人,他在这儿的主要职责是确保电力的稳定供应和维护矿山的电气设备。在此期间,致力于本国科技发展的小平浪平与他的同事们在该矿业公司的一处修理厂里研制出来了一台五马力的电动机,该电机被用来铜矿开采。基于此基础,小平浪平在久原矿业持有者久原房之助的帮助下,于1910年时成立了日立(Hitachi)公司(日立英文名中hi表示“太阳”,tachi表示“上升”,同日本的太阳旗相关,遂被认为具有一定的民族情怀),日立成立起初是作为久原矿业的子公司存在。久原矿业通过机械化和生产技术改进于1914年成为了日本第二大铜生产商,随后该矿业公司开始了在其它行业的一系列扩张,不过过度的扩张反倒使公司在一战后的萧条中经历了严重的经济困难,相反,日立公司却很快成为电动机和电力工业基础设施领域在日本国内的领导者,该公司在1918年被小平浪平由茨城县搬到了东京,并于1920年成为了独立公司。
在日立公司搬到东京的1918年,也正是一战结束的这一年,有一个叫松下幸之助(Kōnosuke Matsushita)的年轻人在大阪建立了自己的松下电气器具制作所,而此前一年,他才从大阪电灯公司离职,而他离职的原因之一,则是因为老板不愿意认同他在业余时间完善的一个灯座改进发明。松下幸之助出生于1894年的和歌山县,他的父亲是当地一位富有的地主,不过在幸之助4岁的时候,父亲就因投资稻米的失败而陷入财务危机,他们家的境况也因此一落千丈,被迫搬到一处狭窄的居所居住。随后的幸之助只接受了四年的小学教育就离开家乡到大阪的一家火炉店去当学徒,那年他才9岁。在大阪做学徒期间,他的家庭又接连变故:除过一个姐姐,父母同其他的兄弟姐妹一个个都因为结核病去世了。历次艰辛,幸之助仍然在顽强进取,在对商业跟贸易已有了初步了解的幸之助在多次恳求之后于1910年终于得到了大阪电灯公司的实习机会,凭着自己的干劲,幸之助在这家公司获得多次内部晋升。1915年,幸之助与朋友井植岁男的姐姐井植小姐结婚,开始组建家庭生活;次年,他亦被提升为公司的电气检察员。不过在此后不仅,他就离职创业,即于1918年的3月13日成立了松下电气器具制作所。
早期,幸之助雇了3名职员,再加上自己的妻子和小舅子井植岁男,几人一同在家里的地下室制作电插座,不过因其产品种类单一,他的公司根本没有订单,很快,几名雇员就离开了,只剩下幸之助和井植姐弟还在苦苦坚持,公司一度沦落到需要幸之助典当妻子的和服筹钱,后来,因为一批电风扇绝缘板的订单,公司终于才有所好转,再后来,因为产品的性价比高,在批发商间的好口碑发酵后,订单数量也得以迅速提升,效益也就越来越好。松下幸之助在这之后又发明了新的自行车车灯,他在1927年开始将其命名为National销售,在销售这款产品期间,幸之助逐渐认识到了铺建销售网络的重要性,并开始在这方面发力。1929年,他开始为其公司销售的四类主要产品(插座、自行车灯、电池、无线电)组建销售部门以及区域办事处,并通过这些区域办事处反馈来协调商品的销售和制造,之后又在1935年将公司改组为了股份制企业。二战时,松下公司已经发展成了日本最主要的电气类产品公司之一,伴随着日本的军事扩张接连在亚洲其它地区建立工厂;应日本政府要求,该公司还在1943年组建了松下造船公司以及松下航空机公司。二战结束后,松下幸之助因为协助战争被接管日本的美军高官道格拉斯·麦克阿瑟(Douglas MacArthur)将军革去公司总裁席位,但一年后受该公司15000名员工签署的请愿书影响,又重新被聘用。据说,这和松下幸之助平日里为人谦虚,并对待公司员工极其亲善有关,他曾在公司运营困难时也不忍心裁减员工,甚至在日后还曾创立了事业部、终身雇佣制、年功序列等日本企业的一系列人性化管理制度。而松下(Panasonic)公司也在松下幸之助的带领下很快就从战后重建中恢复了过来,并在此后亦长期持续保持着日本最大消费电子公司之一的名号,而松下幸之助本人由于出色的经商才能,也被日方媒体誉之为“经营之神”,还曾受到包括中国改革开放奠基者等在内的多国领导人的接见。
在二战期间及以后,不光松下、三菱等,日本几乎所有的企业都大受影响。当时,日本的军国主义不光给外国带来了极大苦难也使自己亦始终得背负着沉重历史负担,当正义的审判来临以后,协助政府军事扩张的诸多企业更是首当其冲。这其中的日立更是一度濒临消亡,在战时就有多家工厂被盟军炮火炸毁的日立,在战后被美方接管后,又面临被解散的险境,当时公司几乎完全停工,创始人小平浪平也被从公司中革职。然而,在经过三年的谈判,日立适才被允许生产,不过公司又很快因1950年三个月的劳工罢工陷入困境,这时,还是美国的力挺并授予其大量国防合同,日立公司才逐步恢复了过来。而在二战后,离开了姐夫的松下公司的井植岁男(Toshio Iue)在住友银行的资助下也于1947年创立了一家名叫三洋(Sanyo)电机的公司,三洋电机公司后来一度还成长为了松下的强劲竞争对手,但最终于2011年还是被松下收购了。此外,在二战后头一年的日本,也就是1946年,有个叫井深大(Masaru Ibuka)的中年人在东京日本桥地区的百货公司建立了一家无线电维修店。井深大在战时曾在日本帝国海军服役,是帝国海军战时研究委员会的成员,也是在此期间,他认识了刚从大阪帝国大学物理专业毕业的盛田昭夫(Akio Morita),当时的盛田昭夫也在海军服役,他是一名海军副少尉。盛田昭夫在战后是从一些报纸文章上了解到的井深大正在做的事业,二人在联络起来后,盛田昭夫受邀加入一起经营,随后,他们即一同组建了东京通信工业株式会社,公司创建时的19万日元的启动资金主要由盛田昭夫父亲的盛田酒业提供。该公司于次年迁址到品川区御殿山,并开始推出其扩音器设备。1950年,该公司制造出了日本的第一台磁带录音机G-Type。1955年8月,该公司在东京上市后,稍后又于9月份推出了日本首款晶体管收音机TR-55,正是这种可装在口袋里的便携式收音机在美国流行才开始改善的公司的财务报表(这种便携式收音机在此后又不断升级换代,据估计,其在美国的销量从1955年的10万台到1968年底已达到惊人的500万台)。该公司后来于1958年将名称正式变换为了索尼(Sony)。
得益于战后日本在恢复重建期间同美国的紧密关系,以及美方的许多实际援助,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日本企业大多都获得了发展良机,许多生产商的业绩更是因此一飞冲天。美国作为全球最大经济体以及最大消费市场,在推动日本产业升级以及产品更新换代上都起到了功不可没的作用。日立于1959年成立了美国分公司;盛田昭夫同样在1960年创立了索尼美国公司;1961年,松下幸之助前往美国并会见了美国经销商,并开始以松下作为品牌为美国市场生产电视机。此外,松下还生产VHS(家用录像系统)、VCR(盒式磁带录像机)、高保真立体声接收器、多波段短波无线电和海洋无线电测向仪等,并通过与美国的公司合作借助其品牌在北美销售;该公司于1965年在日本推出了一款被命名为Technics的高保真音频扬声器,后来此一系列的高品质立体声组件(如SL-1200唱机)成为全球最受欢迎的产品;松下还开发了一系列适用于亚洲市场的家用电器如电饭煲等;随着业绩的快速增长松下也加快在全球开设制造工厂的进程。同样,索尼的表现也极其耀眼,借助晶体管收音机在美国的风靡以来,1960年,它又生产出世界第一个晶体管电视。先进的技术加上方便的设计再加上出色的品质,使得索尼的产品在北美一直都很畅销,而日本也是借此能快速跃升为出口强国;索尼的产品向来以其生产质量闻名(它也显著提高了美国人对“日本制造”产品的看法),过硬的质量,甚至能够使其以高于市场价格的价格销售。1973年,索尼凭借其出色的Trinitron彩色电视机技术获得了艾美奖。1975年,它发布了第一款Betamax家用录像机。1979年,推出了世界上第一款便携磁带播放器Walkman随身听。与此同时的索尼也在积极开展外围业务,并于1979年成立了人寿保险公司。然而在1980年代初的全球经济衰退期间,索尼的电子产品也因为销售下降而被迫降价,利润亦由此大幅下滑。索尼公司随后在继续推出其新型电子产品的同时又加速了其在媒体行业的扩张:它于1988年以2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CBS 唱片公司;于1989年花费34亿美元将哥伦比亚电影娱乐公司并入囊中。之后,索尼又在1994年推出了互娱游戏机品牌PlayStation,PS1一经推出就抢占了全球游戏机销量的61%,打破了任天堂在此市场上的长期领先优势。
在进入新时代以后,日系电子巨头都进行了一系列收购以及业务剥离重组,开始以新姿势来适应新需求:索尼在将其Vaio PC部门出售了出去后,更加注重其在成像技术、游戏和移动技术三大电子领域的设计和生产,此外更加注重保持着其作为世界最大音乐娱乐企业的优势,以及在电影和电视行业的领先地位;而松下除了维持着其在消费性电子产品以及专业电子产品的市场领先制造商地位之外,也开始注重非电子产品类比如家居装修服务的发展;然而,背靠着第一劝业集团(DKD,在90年代末是日本最大的财阀组织)的日立,早已成为了一家泛电子工业的高度多元化的公司,其旗下产品从电子产品到高功能材料组件、从飞机发动机到工程机械再到汽车零部件、从金融理财到铁路系统以及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几乎均有涉及(日立的结构和另两家日本名企三菱重工以及三菱机电很类似)。除如上三家外,在日本的电气电子领域,还有许多其它公司在特定领域也引领在世界同行的最前沿(像东芝的芯片存储技术、爱普生的针式打印机技术、佳能的相机成像技术);当然也有一些企业仍处在继续转型过渡之中(如JVC(日本胜利公司)、夏普(Sharp)等)。
一样的在世界的东方,拥有着高度发达的电子电气产业,且同样受美国影响严重的还有韩国;不一样的是日本在战前就已有了强大的工业基础,而韩国则是于战后才正式发展的。一提起韩国的企业,多数人率先想到的一般都是三星(Samsung)和LG等。1938年,时年28岁的朝鲜人李秉喆(Lee Byung-chul)已是四个孩子的父亲,而当时的朝鲜也还是日本的殖民地。李秉喆决定再进行一次创业,于是在这一年的3月1日三星商会成立了——这是一家小型贸易公司,主要销售蔬菜、面条等农产品以及干鱼片。李秉喆出生在南朝鲜庆南一个富裕的地主家庭,按照过去早婚的习惯,他在16岁时就已结婚(当时他还上中学),后来在1929年,他进入了日本的早稻田大学学习政治经济学,在此两年后由于患病而返回朝鲜。1936年,李秉喆和几个朋友合伙在附近的马山开办一个粮食加工厂,不过由于亏本和中日战争的全面爆发,他关闭了该工厂,并通过卖掉土地来偿还债务。1938年,利用3万韩元的启动金,李秉喆再次创业,在有过一次失败经验以后PP电子app下载,这次的公司经营得很谨慎,三星商会在1941年被重组为一家股份制公司后,开始批发货物向中国出口。在公司发展的繁荣以后,李秉喆于1947年将总公司迁至汉城(首尔)。同年,具仁会(Koo In-Hwoi)亦创立了一家公司,他于日本殖民统治朝鲜时期积累了资本。在朝鲜于1945年从日本殖民者手中解放后,看好资本主义商业模式和化工产业的具仁会于是成立了韩国第一家化工企业Rak-Hui(发音为Lucky,故也译为乐喜)化学工业公司(现为LG化工)。1952年,Rak-Hui成为第一家进入塑料行业的韩国公司。随着公司扩大其塑料业务,它成立了金星有限公司(GoldStar,目前是LG电子公司),GoldStar制作了韩国的第一台收音机。1958年,两家公司Lucky和GoldStar合并成立了Lucky-Goldstar。后来直到1995年,为了在西方市场上更好地竞争,Lucky-Goldstar公司遂更名为“LG”(该简称还时常有意被同“Lifes Good”联系在一起)。
在当年(1947年)李秉喆将三星商会搬到首尔后,与同乡赵洪济(Cho Hong-jai)合资创建了三星物产公司(几年后,赵与李因经营理念不同,将公司分开,分别形成三星、晓星和其它一些企业;赵洪济也正是如今韩国晓星集团(Hyosung)的创始人)。三星在朝鲜战争以前是当时的十大贸易公司之一,不过随着朝鲜军队征服汉城,李被迫将其业务迁至釜山。在其后的一年半的战争中,美军和设备大量涌入釜山,让李秉喆的货运公司收益颇丰,此期间,李秉喆也开始在釜山创办了第一制糖厂(Cheil Jedang/即现在韩国的CJ集团,被李秉喆的长子李孟熙继承;该公司已于1997年从三星集团分离,其主要业务为食品、化学品以及娱乐业)。战后的1954年,李秉喆在大邱创建了韩国有史以来最大的毛纺厂(Cheil Industries)。有了一定的利润积累后,三星以此为资本分散到许多不同的领域活动,李秉喆亦试图将三星打造成各行各业的领导者:三星随即进入到了保险、证券和零售等新业务领域。随后的1961年5月16日朴正熙(Park Chung-Hee)发动政变夺取了韩国政权后,当时身在日本的李秉喆被指供是头号非法敛财者,被下令逮捕;李秉喆最终在缴纳了大量罚金并做出一系列让步后才得以归国,其中就包括将其所持银行股份上缴国有。当年8月李秉喆亦倡导成立了韩国工业联合会(FKI),后来亦曾担任该协会主席。1966年,当时三星旗下的韩国肥料公司被韩海关查出糖精走私事件,此次丑闻导致之后李昌熙(李秉喆次子)入狱半年,李秉喆也因此被迫辞去总裁职位,但1968年2月又重新掌权。1969年,三星集团成立了三星电子工业开始进入电子行业,而在随后几十年内,三星电子在集团内的比重逐年在提升。1972年,三星创建了世韩(Saehan,主要基于纺织品生产,但也生产电子产品;后来被李秉喆的次子李昌熙继承,现已从三星集团分离)。1974年,三星重工业成立。1978年4月,三星收购了韩国工程公司(现为三星工程公司)。三星公司在1980年代以来更加注重产品的研发,持续投入巨额资产。1983年12月,三星成功开发出了64K DRAM(动态随机存储器)VLSI芯片,并因此成为世界半导体产业领导者;在此之前,三星只是为本国市场生产半导体。在1987年11月19日,创始人李秉喆去世,三子李健熙(Lee Kun-hee)于当年12月继任为三星集团的第二任董事长。随后三星进入了高速发展期:1992年,三星成为了全球最大的内存芯片生产商,以及继英特尔之后的全球第二大芯片制造商。1995年,三星研制出了其第一个液晶显示屏;后来到了2005年时,成为全球最大的液晶显示器供货商。2012年第一季度,三星电子以销售数量来计算成为全球最大的手机制造商,超过自1998年以来一直处于市场领导地位的诺基亚。
如今,三星作为韩国最大的企业以及世界最大的企业之一,其年收入甚至相当于韩国总GDP的17%,其附属公司的产量约占韩国总出口量的五分之一,其分支机构除过旗舰公司三星电子(按2017年收入计算是全球最大的信息技术公司、消费电子制造商和芯片制造商)以及三星重工(按2010年收入衡量为世界第二大造船商)外,比较出名的还包括有:三星工程和三星C&T、三星人寿保险、三星爱宝乐园(Cheil Worldwide)、第一企划广告商(Cheil Worldwide),等等,均是站在世界同类企业的前沿位置。三星在东北亚创造了无可厚非的“汉江奇迹”,对韩国的经济发展、政治、媒体和文化产生了强大影响:甚至有人调侃韩国为三星共和国,戏言韩国人一生最不可避免的三件事即是死亡、税收以及三星。
韩国另一家巨头企业LG自创建伊始就有着较明确的布局,其业务起初主要集中在化工和电子两大领域,随后集团又新添了电信服务。如今,LG集团的电信部门分布着众多子公司,其主要业务涉及长途和国际电话、移动和宽带电信、以及咨询和电话营销等服务;而其化工部门则继续从事着化妆品、工业纺织品、可充电电池和碳粉产品、聚碳酸酯、药品和表面装饰材料的生产及销售;涉及电子领域的子公司全权负责生产及销售家用电器和移动电话的全方位产品,从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到安全设备以及半导体等。此外,作为韩国四大财阀之一的LG,还经营着可口可乐韩国瓶装公司、管理房地产、提供医疗及保健服务、提供管理咨询、并经营专业体育俱乐部等。LG同样对韩国国民的生活发挥着不容小觑的影响。
电子类企业在中国,受美国的影响较大的台湾地区由于起步早,起初发展较快(台湾地区比较知名的电子企业有鸿海精密(Hon Hai Precision)和华硕(ASUS)等);但后来大陆由于改革开放,已经迎头赶上,并在很多领域显然已有所超越:例如来自中国青岛的海尔目前在全球白色家电市场拥有10%的庞大市场份额,是全球最大白色家电制造商PP电子app下载。海尔曾经是1984年成立于青岛的一家国有企业,在改革开放的号召下,该企业进行了改制,并与德国冰箱企业利勃海尔(Liebherr)签订了合资合同,借助其提供的技术和设备,公司得以迅速发展。早前的海尔还叫作青岛冰箱公司,生产的产品被标名为青岛-利勃海尔销售,在公司经理张瑞敏的率领下,该公司严控质量关,才逐步发展壮大。公司1991年正式使用海尔(Haier)的名称,并在随后又接管了青岛一些濒临破产的电器企业,扩大了产品覆盖,随后在一些列扩张后,逐渐成为了世界电器行业有着强大影响力的企业;海尔集团在成功后,还成为了哈佛商学院商业课的案例教程。除海尔外,青岛的知名企业还有海信(Hisense)在家电领域尤其是液晶电视界拥有着不俗的实力,珠海的格力(Gree)则是世界上最大的家用空调制造商,佛山美的(Midea)的产品更是门类繁多;而知名企业家除过海尔的张瑞敏外,美的创始人何享健,格力现任董事长董明珠都有着过人的商业头脑,值得人们去学习。最后也希望更多的中国电子科技企业能够同电器企业一样引领世界,走向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