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日,易华录发布了一个重磅公告:公司收到实际控制人中国华录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录集团)通知,华录集团正在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电科)筹划重组事项,华录集团拟整合进入中国电科。
上述公告也意味着,央企整合再现。或许不久后,易华录将被纳入中国电科的版图,中国电科旗下的上市公司也将从17家增长到18家,在国资委倡导的专业化整合道路上又进了一步。
易华录可是一只线月至今,易华录涨幅超过200%,股价从11元一路攀升至目前将近40元。
易华录股价的优越表现,主要是搭上了信创、AI等行业东风。当然,易华录在其自身领域也有独到之处。据了解,易华录目前已转型成为数字经济基础设施的建设和运营商,在全国已落地30多个数据湖项目公司,这些数据湖都是与地方政府打造的围绕数据要素的合作平台。数据湖落位高度契合国家“东数西算”工程,已在京津冀、长三角、成渝、贵州、宁夏等全国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建设数据湖。
同时,易华录在目前最有效的数据长期归档存储方式——蓝光存储上也颇有建树。华录集团2016年实现300G光盘量产,2020年500G小规模量产,1TB产品增加多值化处理技术,正在全新IC开发,可满足海量数据的大规模存储空间需求,并为快速发展的人工智能产业提供海量数据要素。
易华录3月24日在投资者关系平台上表示,公司依托全球领先的500GB蓝光核心技术(目前只有华录集团和索尼达到该技术水平),打造光磁电超级智能存储解决方案,可助力以数据中心为代表的数字经济基础设施通过软硬件迭代大幅降低数据存储的总耗电量。1PB数据采用蓝光介质存储相比于磁存储,年节省用电20498度,节电比例94.74%,年节省碳排放12.38吨。
易华录背后的控股股东华录集团同样来头不PP电子注册小。华录集团官网显示,集团成立于2000年6月,是国务院国资委直接管理的专业从事数字音视频、电子信息与文化创意产业开发、生产、营销、服务及系统集成的大型企业集团,前身是1992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的中国华录电子有限公司,注册地大连,注册资本18.36亿元。公司产业与创新布局主要分布在大连、北京、上海、天津、成都pp电子、广州pp电子、深圳等地,建有国家级技术研发中心2个、院士PP电子注册工作站3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和国际国内营销网络。
而此次即将把易华录纳入麾下的中国电科更是有着计算机、信创“国家队”之称。中国电科目前拥有的上市公司达17家之多,其中仅海康威视一家的市值就高达近4000亿元。